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企业新闻

企业新闻

经纬天地 智绘山河∣ 西北院的搬迁与发展之路

发布日期:2025-04-17 信息来源:党群工作部   作者:何倩  

2025年,在全党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之际,西北院即将迎来乔迁之喜。从黄河之畔的兰州徐家湾到古城西安南大街,从北山门到常宁新区,历次搬迁镌刻着西北院人“治水兴国、筑梦山河”的赤子情怀,也见证着西北院扎根西北、服务国家、扬帆海外的发展之路。

黄河之畔启航:1950年,以水电报国之志铸就时代丰碑


1950年深秋,兰州徐家湾黄河岸边,几间简陋的砖瓦房,西北院前身——兰州水力发电厂筹建处正式成立。彼时,新中国百废待兴,水电事业几乎从零起步。然而,正是在这艰苦的环境中,西北院人怀揣着水电报国的伟大志向,毅然扛起了时代赋予的重任,唱响“国家的需要就是你的需要,国家的前途就是你的前途”的铮铮誓言。

在那个使用煤油灯的年代,西北院人没有先进的计算机,便用算盘敲出百万组数据;没有精密的测量仪,便背着仪器徒步丈量黄河两岸。在零下20摄氏度的寒冬,他们以顽强的意志用体温融化冻土,用双手浇筑混凝土,用使命担当扛起我国首座百万千瓦级刘家峡水电站的勘测设计任务。一位老员工回忆道:“那时候,条件虽然艰苦,但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团火,那是对祖国的热爱,对水电事业的执着。”

“苦”中磨砺,铸就“业”的辉煌。建院以来的30年里,西北院人以黄河为墨,以山川为卷,在“一张白纸”上启绘中国水电崛起的蓝图。今日,纵观水电发展史,刘家峡、龙羊峡、碧口、李家峡、拉西瓦等一座座代表不同年代中国水电最高水平的丰碑工程凝结了西北院人的集体智慧,撑起了“国之重器”的中国脊梁。一批批代表中国水电名片的宏伟工程不仅点亮了万家灯火,更铸就了西北院忠诚担当、敢为人先的精神丰碑。

长安城再出发:1980年,以改革创新之姿挺立时代潮头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1980年隆冬,西安南大街银装素裹,西北院告别兰州,在千年古都开启新征程。彼时,在改革开放热潮中,市场环境风云变幻,竞争压力如影随形,西北院以无畏的勇气和卓越的智慧,推动业务迈向多元发展,逐渐步入国际舞台。

面对能源结构转型,西北院率先布局新能源领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西北院于1994年在行业内最早开始风电研究,到1997年设计的河西走廊首个风电项目投产发电,一步一个脚印,在新能源领域不断探索前行。届时,全国7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西北院承担了其中4个规划任务,以自身优势所长服务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我们不仅要拓展新业务,还要走出去!”老一辈西北院人回忆,他们主动请缨调研国际水电建设情况,凭借着精湛的技术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成功中标叙利亚迪什林水电站机电设计和设备成套服务,时为西北院承担的最大国外水电项目,助力“中国水电”品牌走向海外。

“变”中求生,实现“业”的突破。在西安南大街的20年,西北院于艰难中求变革,于开拓中谋发展,业务在逐步走向多元化的同时国际业务也从探索期迈向初步发展期。届时,西北院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完成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艰难跨越,实现了从传统事业单位向现代新国企的华丽转身。这期间,每一次业务拓展、每一项体制改革,都凝聚着西北院人的心血与智慧。老员工们回首往昔,感慨万千:“南大街绚烂的银杏树见证了我们成为国家水电建设‘主力军’的成长之路,也见证了中国水电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科技赋能蝶变:2000年,以转型升级之路勇攀时代高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2000年,西安北山门,一座现代化的办公楼拔地而起。伴随着第二次搬迁,西北院迈向了科技型工程公司的发展之路。彼时,全球能源革命浪潮汹涌,西北院人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开启了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

进入新时代,西北院深入践行“双碳”战略,深耕“四大领域”。在水电与抽水蓄能建设领域,先后承担国内300余座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设计任务;圆满完成西北五省区抽水蓄能选点规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牵头完成国内首个采用EPC模式建设的新疆阜康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任务,实现西北地区抽蓄运行机组“零突破”。在新能源与电力领域,西北院追风逐光,永不止步,因地制宜策划推进14个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大型基地;以全国第三个塔式储能光热项目投产成绩交出全国首批塔式光热示范项目答卷,目前设计建设的光热项目规模占全国光热总装机的25%以上,位列行业“第一梯队”;EPC总承包的烟台招远海上光伏电站发出“海光第一度电”。在水利与生态环境领域,提出“八位一体”治水方针,持续推进引汉济渭等水利工程建设,在安徽巢湖、广东顺德联围等河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中取得良好成效,完成上百个河湖生态工程,治理河道超1300公里。在城乡建设与基础设施领域,建成各类道路2000余公里、桥梁和隧道工程350余座、工业与民用建筑项目超百余项、综合管廊150余公里。

“进”中求立,成就“业”的飞跃。在北山门的25年,西北院发展成就硕果累累,先后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企业、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标杆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优秀格次、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陕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成为陕西首家“四综甲”资质企业。西北院连续4年牵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承担国务院国资委未来产业和创新联合体等高级别项目90余项,牵头建设电建集团首个省部级中试基地—陕西省地热能开发利用中试基地,孵化出一批战略新兴业务,有力引领行业和产业技术进步。2024年,西北院提前一年实现“十四五”规划确定的“再造一个西北院”目标!西北院人常说:“北山门的每一块砖石都浸透着创新基因,每一项成果都凝聚着家国情怀。”

常宁新区再出发:2025年,以零碳丝路之志书写时代答卷


春风浩荡拂终南,潏水欢歌迎盛事。2025年,常宁新区,一座以“西北水电及新能源科技产业中心”命名的新地标巍然矗立。西北院总部迎来了第三次搬迁,这里将集研发、勘测设计、试验于一体,为高质量推动西北院“一二四四”中长期发展战略开启新的篇章。

75年,是一个企业服务国家战略的“历史进程”,更是企业赓续梦想铸造百年品牌的“时空进程”。总部迁移,变换的是新址,不变的是矢志跟党奋斗的拳拳赤诚。三次搬迁,三座丰碑。从黄河之畔到长安城,从北山门到常宁新区,西北院人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为使命,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家国情怀”为底色。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西北院将紧跟电建集团战略部署,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服务可再生能源开发、生态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引领行业进步,促进社会发展为使命,以“零碳丝路”为笔,以“创新驱动”为墨,继续书写“经纬天地、智绘山河”的壮丽篇章。

本文撰写期间,采访了多位西北院老员工,他们中有人珍藏着父辈们传承下来的“发电碗”;有人收藏着退休员工赠送的“袖珍”计算器;有人保存着电站发电纪念牌。这些泛黄的物件,不仅是西北院人的集体记忆,更是中国水利水电事业发展的时代见证。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