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企业新闻

企业新闻

中国电建西北院:同心捧月照天山,共绘“疆”来情意长

发布日期:2025-09-25 信息来源:党群工作部   作者:高幸兴  

2025年秋,天山南北层林尽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迎来成立70周年的历史性时刻。

从吐鲁番盆地到伊犁河谷,从阿尔泰山麓到塔里木河畔,光伏矩阵辉映日月,风机阵列气贯长虹。作为服务国家战略、长期扎根于此的骨干力量,中国电建西北院始终与新疆发展同频共振、血脉相连,以战略定力锚定山河、以产业布局经纬四方,在166万平方公里的壮美版图上,绘就出一幅绿色能源与锦绣山河交相辉映的时代画卷。

能源先锋,光耀天山南北

新中国成立之初,万象待兴。为奠定工业发展基础、破解能源短缺瓶颈,水力资源开发被提上重要议程。1956年起,面对几乎空白的新疆水力建设基础,以西北院为代表的中国电建各前身机构迎风踏雪,深入伊犁河等流域开展系统性水力资源普查勘探,拉开了中国电建服务新疆、建设新疆、援助新疆的历史大潮。他们啃干粮、吃咸菜、幕天席地、披星戴月,足迹踏遍天山南北,用严谨的数据和科学的研判,逐步摸清新疆水力资源的“家底”,为后来的能源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额尔齐斯河到叶尔羌河,从开都河到库玛拉克河,一批流域梯级开发方案和重大工程布局逐步从蓝图走向现实。这些前瞻性的规划,如同一张清晰的能源地图,指引着新疆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绿色能源开发的宏伟征程。

被誉为“共和国水电史上的奇迹”——可可托海水电站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电站勘察设计工作自1958年起由西北院承担,因国防安全和保密需求,其主厂房位于地下136米深处,整体结构延伸至地下200米,成为当时亚洲最深的地下水电工程。在国际局势紧张、三年自然灾害的艰难岁月里,老一辈电建人自力更生、攻坚克难:自主设计机电设备与关键部件、突破高寒地区混凝土浇筑技术壁垒……历经二十载,以赤诚与智慧在岩层深处掏出“人间奇迹”,这座“地下长城”成为一代人在极端环境下用血肉之躯铸就的信仰丰碑。

△ 1967年,中国第一座地下水电站——可可托海水电站建成投产

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166万平方公里的热土,为新疆电力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党和国家高瞻远瞩的战略部署下,坐拥海量风光资源的新疆,成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的先行区之一。西北院深植于此,以绿色行动回应时代召唤——先后完成哈密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等60余项新能源规划研究工作,规划建设哈密-郑州、准东-皖南等以新能源为主的电力外送基地,建成全国首个在超一类风区建成的风电工程、全疆单体规模最大风储一体化项目、哈密石城子20兆瓦光伏电站等精品工程。截至2025年6月,西北院累计在疆完成新能源勘测设计总装机规模7000万千瓦以上(风电5000+万千瓦、光伏2000+万千瓦),约占新疆新能源投产装机规模1.2亿千瓦的58%,助力新疆实现从“中国煤仓”到“万里风光”的精彩转变。

△ 新疆小草湖风电场,国内首个在超一类风区建成的风电工程

△ 哈密十三间房百万千瓦风储一体化项目,全疆单体规模最大风储一体化项目

当绿色动能在这片广袤土地上澎湃涌动,如何让其稳定高效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成为西北院持续探索的时代命题。《人民日报》9月22日刊发《在新疆,看总书记关心的清洁能源这样发电》,这样提及阜康抽水蓄能电站:在新疆,天山里的“巨型充电宝”犹如定海神针,专治风光任性波动,有了“它”,风光再调皮,电网也能稳如泰山。阜康抽蓄,作为西北首座百万千瓦级抽蓄电站,正是西北院人交出的一份厚重答卷。9月中旬,这座国内首个由设计院牵头EPC建设的抽水蓄能电站枢纽工程通过验收,12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使其成为西北电网最强大的“调节器”,每年可促进风、光等清洁能源消纳超过26亿千瓦时。与此同时,随着哈密、和静、若羌、布尔津、高昌等一批抽水蓄能电站加速推进,一座座“绿色能量心脏”在天山南北强劲搏动,将自然之力转化为稳定可靠的电网调节能力,并与全钒液流、压缩空气等新型储能技术协同配合、多能互补,共同构建多元融合的新型电力系统,为国家能源安全注入强劲而绿色的脉搏。

△ 新疆阜康抽水蓄能电站


水兴沃野,滋养绿洲民生

巍巍天山西端,库玛拉克河奔腾不息。作为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由西北院设计、监理的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如巨龙般横卧山谷,气势恢宏。247米的坝高,标注着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的“世界高度”。将于2026年全面完工的这一大国重器将缓解下游800余万亩灌区春旱困境,并以清洁电能点亮南疆万家灯火。

△ 央视新闻报道:9月20日,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下闸蓄水

作为我国荒漠化及沙化土地面积最大的省区,新疆降水少、蒸发大,干旱是其显著的标签。水,曾是这片广袤土地最深的渴望。面对新疆水资源分布不均、调控复杂的现实挑战,西北院利用“懂水”的核心优势,以国家水网建设为引领,积极协助自治区政府谋划并推动一批重大水利工程高效建设,稳步构建互联互通、集约高效的水资源配置网络,为区域水安全与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引额济克调水工程缓解了石油工业城市克拉玛依严重缺水危机,洼地水库结束了台兰河灌区夏季洪涝、冬春灌溉缺水的历史困境,巴州焉耆县灌区信息化工程助力了灌区水资源精准调控、旱涝灾情智能预警与高效节水灌溉......西北院以服务国家水网建设的“硬核实力”,为构筑水旱灾害防御、农业稳产增收和生态屏障奠定了坚实的“水基石”。

△ 共建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

以国内最大的四面围坝注入式平原水库——洼地水库为例,春灌期间,阿克苏地区温宿县的台兰河水沿着田间渠系,以高效滴灌方式精准注入正处于生长关键期的农田,让作物喝上“及时水”。自今年4月正式向下游供水以来,洼地水库已累计供水量已突破4000万立方米,有效保障了当地11个乡镇,总计40万亩农田的灌溉用水需求。

润泽民生,造福边疆。从古老坎儿井的引水智慧,到今日巍巍大坝的现代化调控,西北院始终将“大国重器”的实力与“滴水润田”的温度紧密结合,不仅铸就了一座座工程丰碑,更化作汩汩清泉,滋养着绿洲田野、点亮百姓生活。始于滴水,成于“疆”来,一幅幅饱含科技力量与人文关怀的壮美边疆新画卷,正借水之笔,徐徐绘就。

科技赋能,打造丝路创新高地

创新为刃,戈壁生花。从清洁能源创新技术到数字化智能化应用,西北院以科技创新驱动绿色转型,将广袤戈壁变为能源革命与产业升级的前沿阵地。

在哈密地区大型“沙戈荒”新能源基地,西北院依托牵头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专项《大型风电基地流场模拟与选址优化合作研究》项目,于天山北麓7000兆瓦风电基地开展“空-天-地”一体化多要素气象观测与多时空尺度风能资源评估,为“疆电外送”第三通道新能源基地的高质量建设开发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在和田地区,搭建的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平台通过物联网与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七县一市水情数据实时采集与智能研判,构建高效山洪预警和水资源优化调度体系……这些扎根于新疆沃土的创新实践,既是西北院对“科技赋能产业”的生动诠释,更是“建设清洁能源,服务美丽中国”责任担当的坚实印证。

△ 成立中电建新疆院,以服务新疆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为中国电建辐射中亚、服务国家向西开放总体战略和国际化经营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当科技之光点亮丝路走廊,昔日的能源通道正在焕发新的时代光彩。西北院牵头总承包的哈密首个“全钒液流”独立储能电站——110千伏哈能钒流石城子南储能电站创新性地采用了智能液流管理系统,通过实时监测电解液状态和流量,使能量转换效率稳定在75%以上,远超传统电化学储能技术的性能指标,为“疆电外送”通道提供了更稳定、更高效的电力支撑。

技术的成熟,让“走出去”成为可能。新疆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和中巴经济走廊重要节点,成为我国先进能源技术实践和输出的重要枢纽。从巴基斯坦大沃风电场到阿达玛风电项目,从吉布提光伏电站的高效组件与智能运维到融入创新设计理念的南非奥亚混合能源项目,西北院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在一带一路广袤热土上持续输出中国方案,不仅实现了技术能力的海外落地,更塑造出深度融合本地需求、绿色低碳且可持续的能源建设新模式。

△ 阿达玛风电一期项目成为中国风电技术、标准、管理、设备整体“走出去”的典范

情系热土,奏响民族团结和弦

金秋时节,新疆哈密伊吾县博斯坦农庄里瓜果飘香,一片丰收景象。而之前这里还因缺电面临灌溉难题,农庄经营者阿斯甫·玉努斯不得不依靠柴油发电,成本高昂、效率低下。

2014年,西北院在完成淖毛湖220千伏风电汇集站项目的同时,承接当地扶贫任务,为庄园架设1.2公里供电线路并安装变压设备。短短两个月实现通电,改变了传统种植方式。如今,电力畅通不仅让农庄每年节省数万元成本,更带动周边贫困户就业增收。

“富民兴疆”,蕴含着党中央对新疆各族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郑重承诺,也是西北院作为央企始终坚守的责任担当。

2015年12月,西北院地质专家巨广宏,作为中组部、共青团中央第十六批博士服务团成员,作为彼时中国电建选送的唯一博士人选,主动请缨赴中国版图的最西部——克州乌恰县援疆,在兵团矿业乌恰项目任主要负责人。面对跨界的专业挑战和帕米尔的艰苦环境,他和全体战友一道迎难而上,短短一年时间里,将一个闲置八年的陈旧老厂,奇迹般地建成了“湿法炼铜”生产线,突破低品位铜矿冶炼技术瓶颈,成为南疆的重大技术突破。

△ 巨广宏博士给年轻的工作人员讲解工艺流程

像他这样奋战在一线的西北院人并非个例,更多无声的奉献,正在辽阔边疆书写着新的篇章。他们如胡杨般坚守在戈壁大漠,投身于水电、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规划、勘测设计及施工、投资等工作,后方数千名技术人员作为坚实后盾,默默支持、薪火相传,持续为边疆能源基地的开发建设注入智慧与力量。

风沙纵有痕,温暖亦长存。多年来,西北院人的足迹踏遍天山南北,始终将温情洒满这片辽阔土地。他们将公益之心化为切实行动:组织森林火灾应急演练,守护绿色家园;开展医疗义诊与药品捐赠,如春风送暖,呵护牧民健康……这些平凡点滴,汇聚成一个个真挚而动人的故事。地域虽远,心意相连;使命在肩,真情无界。

丝路古道驼铃悠扬,今日新疆脉动强劲。从点亮万家灯火的绿色能源到润泽千顷良田的智慧水利,从构建区域能源通道到筑牢民生根基的幸福工程,中国电建西北院始终将“国之大者”扛在肩头,把“民生为本”记在心间。这份坚守,化作万家灯火、润物清泉、幸福笑颜,更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汇聚成跨越发展的时代强音,照亮新疆更加灿烂的明天。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